怀里,母女俩都哀哀的哭了起来,看起来确实有些可怜了,只是现在这种做法却再也不会让老许家三个兄弟心软了。
第二天一早,许英便红着眼睛带着张军平和张红花空着手走了。不过,好在走之前倒还知道让许满屯带着她去找了一趟许满红,跟人承诺,秋收一定回来干活。
当然了,这个干活的机会也是求来的。说实话,生产队干活的人多着呢,别人还巴不得她不回来,人少了还能多分点粮食呢。
可是许英这边不成了啊,娘家兄弟全厌了她,如果再不回来干活,到秋天分粮食的时候就更没有她啥事了。
第70章
分了麦子以后, 社员们的伙食终于有了改善,虽然只是比先前吃不饱时强一些, 但好歹能时不时的吃上顿菜饽饽或是擀面条了。
这年头,人们也没有啥大的追求, 能吃上顿饱饭, 这比喊什么口号都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麦子收完后,便是翻麦地, 种秋白菜啥的,这会可没有什么机械化, 除了那几头牛和骡子,剩下的全是人力。虽然还是很累, 但社员们的精神状态却前所未有的好。
所以说, 希望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词语,人只要有了希望,便有了奔头,那怕现在生活还是很苦,但到底还是不一样了。
七月二十六号, 许萍生了个儿子, 母子平安。马江海骑着马家屯支书家的一辆自行车来许家庄给报喜了, 老马家这下可高兴了, 由于大儿媳生大孙女时坏了身子, 这传宗接代的事可不就落到了许萍身上, 许萍靠着这个小子也算是在老马家站稳脚跟了。
马江海报完喜回去后, 许家哥仨和许刘氏, 许满屯便开始寻思着给许萍弄些啥营养品,好在孩子满三天,看望的时侯带上。
许家庄这一带对新生儿可是很重视的,像小宝宝出生的当天,宝爸一定得亲自去岳父母家告知,而岳父母家在得知女儿生下孩子后,便得准备东西,待产后三天,上门去看望“坐月子”的女儿(姐妹)。随后还有吃红鸡蛋的满月酒,接女儿外孙出窝回娘家小住等等。
这年头也没啥高级营养品啥的,最好的便是村外河里摸的鱼和家里鸡下的蛋。这些可都是了不得的好东西,咱先不说鱼难抓,盯着的人也多了,就单说这个鸡蛋,这会的农村,虽然家家户户都养鸡,可真正能吃上鸡蛋的,全村估计也没几家。
村里代销员那和镇上的供销社都是二分钱一个,长年论个收购鸡蛋,村里的人都是把攒下来的鸡蛋卖了换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火柴啥的这些生活必需的日用品,家里有孩子上学的,孩子没个铅笔,本子,小糖豆啥的,也是从鸡窝里摸个鸡蛋,直接拿去换。
不光是这会甚至是到后来的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基本都这样,这个现象,老农民们还自嘲的给起了个非常贴切和形象的名称,那就是“鸡屁股银行”,意思就是说家里这一年的花费基本都是从鸡屁股里出来的。
这年头,家家基本都是如此,许向华家由于有许向华这个作弊利器在,家中的鸡,鸭,鹅,产蛋率都很高,还真不缺这个,不光吃不完,田春梅还腌了好几坛子的双黄咸鸭蛋和五香的咸鸡蛋呢。
因着田春梅现在身子也是越来越重,离预产期也就两个来月了,所以许萍家马大强三天时,许向华家就他全全代表了。
许向华提了篮鸡蛋,拿了五斤小米,跟拿着红枣,红糖,鸡蛋,猪蹄的许向荣,许刘氏,许满屯,王秀芬,还有提着几条活鱼的许向民,柳小满,带着一帮孩崽子,赶着辆牛车,浩浩荡荡的去了马家屯。
马六斤俩口子瞧见老许家带来的这么些东西,高兴的都笑眯了眼,热情的招待着老许家的一众大人和孩子。
虽说老马家有马六斤这个生产队长,可那也得养着一大家子啊,生活也仅限于吃喝不愁,至于像小米,红糖,红枣,猪蹄这些个金贵东西,他们也不可能一下弄到这么多。这下好了,有老许家这些东西在,二儿媳月子是亏不了嘴了,大孙子的奶也是有保证了。
老许家这家亲看来是结对了,亲家办事敝亮,不拖儿子后腿。心里高兴的马六斤婆娘笑的都合不拢嘴,在灶房指挥着大儿媳妇和还没出嫁的小闺女,忙里忙外的,想给老许家一众大人孩子做顿像模像样的饭菜,好给自家二儿子在岳家面前长长脸。
马六斤家大儿媳妇看着婆婆,公公招待老许家人的样子,想起了对待她娘家人时的样子,心里虽然有些泛酸,可也想得通,谁让自己命-->>
苦,没有得力的娘家和娘家兄弟。
她也只得了一个宝贝闺女,将来孩子出嫁了,还得靠着娘家兄弟撑腰,再加上公婆并没有因为有了孙子便冷落自家闺女,其他的还强求个啥。
所以啊,这做人有时就是难的糊涂,形式比人强,便由不得太拔尖好强了,看不清形式,非得争强好胜,凡事斤斤计较,比着来,最后受苦出憋气的就只能是自个了。
日子一天一天,慢慢的滑过,到了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