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己无权干涉。
但这只是远支……
“至于嫡支,”宇文睿续道,“就迁他们到京城安置。按照历朝的惯例,封他们有名无实的爵位,既显示我大周的气度,又方便就近监管。”
景砚听得一滞——
也就是说,杨熙,要随着无忧回京城吗?
景砚顿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所有杨氏嫡支都迁往京城吗?”景砚不甘心地问道。
“自然啊,”宇文睿浑不知她心中的纠结,扳着手指又道,“杨烈还有一个儿子,才两三岁大,我就封他为郑国公。令有一个三四岁女儿,封她做个县主也就罢了。都是丁点儿的孩子,只要把他们身边教养的人都严加防范了,等他门长大,早就不记得自己曾经是什么身份了。”
她恍然又道:“对了!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北郑原来的大长公主,嗯,那是个不好打交道的。砚儿不知道,她在北郑的威望颇高,得好好安置了她,万不能让她成了北郑人滋生事端的由头!”
景砚暗自咬牙:谁说她不知道的!也就是这个冤家,以为她不知道!
什么红鲤啊,什么肉质鲜美,景砚通通觉得没滋没味了。
第184章 但愿
云素君的三根手指并起,搭在景砚的腕脉上,凝神细听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和缓的神色。
她又端详了景砚的脸,才道:“太后的脉相平和,面色也现出红润光泽来,足见凤体日健。”
景砚轻笑,命侍女奉茶给安和郡主,“是皇帝请郡主来为哀家把脉的吧?”
云素君谢了茶,也笑:“她总是不放心太后的凤体,说是行军在外,不似在宫中时时有太医院的供奉请平安脉……”
景砚闻言,心头一甜,面颊挂上些不自然的羞涩。
云素君续道:“她还说,北地苦寒,太后又经过那场大病,她总觉得不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的?”景砚轻嗔,“当年服了那眠心汤,哀家的心疾早就痊愈了……倒是她,当年为了我……为取那草,伤得那样重,前些日子又受了那样的伤……”
她突然住口不说了,因为已经看到云素君努力抿着唇不让自己的笑意显现出来。
景砚大窘,红晕一直铺到原本白皙的脖颈,一时间竟言语无措起来。
云素君见她这般模样,心中也是感慨。宇文睿是她抚养长大的,如姐似母,十几年来,她更见识了宇文睿怎样在景砚的教导、疼爱下长大,尤其是这两个人的感情,一路走来她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感情,加上两个人的身份,云素君曾经十分不看好;可这些日子里,云素君经历了太多的惊吓、担心,更看多了生死离别,突然觉得,这世间竟没有什么比能好好活着,能有一人珍惜在意自己更觉踏实的事。
每当入夜时分,她辗转反侧,思绪无不飘回京中,惦念着景府中的那人是否安然。她一向冷静理智,她很清楚这还算不上爱,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牵挂。
她既然认可宇文睿与景砚之情,面对景砚时,很有些面对自家“弟妹”的感觉,只是国礼在上不可逾越,然她心中的那份亲近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来。
忍了笑意,云素君端然道:“陛下忙于前朝事,如今又为了平复北郑而忙碌,太后保重凤体,既是为陛下宽心,更是为江山社稷着想。”
这么一本正经地说出“你好,她才好”,这真的是安和郡主吗?景砚乍听之下觉得似乎很有道理,可细思之后又觉得云素君是在善意地调侃她和宇文睿相牵相拌的关系,不由得羞意更甚,觉得再不能和这位云家长姐继续这个话题了。
“郡主前日去过郑都,所见所闻以为如何?”景砚明智地宕开了话题。
云素君暗笑,也端起一副回禀的架势,“据臣所见所闻,北郑人心涣散,百姓多有依附我大周之意。”
“哦?”景砚来了兴致,“那诸臣工呢?”
云素君想了想道:“原北郑的臣子,臣一路上也见到了几个,其颓丧之势那是必然的。但于细微处亦能觉察得出,他们对于北郑杨氏也有怨言。”
景砚点点头,暗赞云素君是个细心人。
“那么,杨氏旧族呢?”
云素君道:“杨氏中人,臣前日只见到了杨熙一人,就是原北郑的长宁大长公主,陛下便是命臣去入城为她诊脉的。”
景砚神情一凛:“此人据说在杨氏中极有分量,其言行皆为杨氏族人奉为圭臬?”
“是,臣亦有所耳闻,”云素君颔首道,“她是杨灿嫡女,又是杨烈亲妹。若非女子之身,或也能于大位上争上一争……”
她说罢,紧接着摇了摇头,“不,若她非女子之身,怕也早被杨烈所害了。”
景砚心头发沉:“传闻此女不仅才华出众,容貌也是倾城之姿?”
太后竟也关心起别人的容貌来了?云素君觉得好笑。
“以臣所见,杨熙虽在病中,但可想见往日的姿容,难怪北郑人赞其为‘国之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