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伐赵之策
吕子善此时已得三人十分信任,其实征伐范氏与中行氏,对于此时的三位族主来说,非是什么难事,毕竟优势在前,而范氏与中行氏败军而回,取胜当是没有什么问题.
而吕子善的谋略却考虑得更周全一些,也尽量减少损失,以图全力对付赵氏。
赵氏用兵之能吕子善也是多有了解,他不得不重视,何况赵氏有鬼谷王禅,而到现在自鬼谷王禅出道以来还没有败迹。
纵然是这几次与王禅相斗,吕子善也并没有占到半分便宜,赵氏依然强大,这一点他心知肚明。而能否战胜晋国赵氏,战胜鬼谷王禅也是他此次出世以来最为关键的一步,甚至可以说是他最后的机会。
“赵氏善于用兵,这在晋国人人皆知,这几代赵氏族主都是兵法韬略大家,相信三位族主不可不承认此事实,更不可因为此时赵氏落寞而心有骄意,赵氏现在所为,其实是一种示弱,而非其真的实力。
想问三位族主依你们所见,此次三个月来范氏与中行氏围攻晋阳城,赵氏守城精兵有多少?”
吕子善先是重视于赵氏,同时也提醒三位族主不可因为此时赵氏略显落寞而心中有骄意,若三人小瞧赵氏,将来必然也会像范氏与中行氏一样吃了大亏。
“晋阳是赵氏大本营,此次范氏与中行氏邯郸赵氏三军联合,若是算起来足有二十五万精兵,赵氏收缩防线,以逸待劳,其实就是不想与范氏与中行氏在其它地方纠缠,而发挥晋阳城易守难攻的优势,本公认为,晋阳城至少有五万精兵良将,才可能守得如此稳固,未让范氏与中行氏占得半分便宜。
不知两位兄长认为如何?”
智遥首先发表了想法,其实已经是十分冒险的想法了,若换作其它人来守最后的一座孤城,那么至少会派十万人来守晋阳。
“依韩某看来,至少七八万人,若不然晋阳城不会依然坚固。”
“我说得至少十万。”
魏驹最后还是叹了口气,谈到赵氏也不得不服。
吕子善一听,只是浅浅的喝了一口酒这才缓缓道:“看来三位族主都是以自己都城来作估算,其实说完都不错,只是兵在精而不在于多,此是兵法之要。
晋阳城是新城,城池坚固,又有汾河作凭,到是十分少见。
只是若依三位所想,那么大军人数众多,自然粮草难与维系,每日消耗也会十分巨大,这于赵氏晋阳城是为大忌,若范氏与中行氏围而不攻,那晋阳城自然会不战而溃,此谋略远非赵氏可为,更何况城中有列国大才鬼谷王禅,他向来喜欢用兵以奇,以奇胜正,以少胜多,所以他断然不会如此不智。
所以依在下看来,此次守城赵氏精兵不超过三万人。”
三人一听,都是十分诧异,就连智伯也是一脸疑惑的看着吕子善。
“先生是否高看了鬼谷王禅,高看了赵氏。”
“智伯,在下并不高看,甚至是把鬼谷王禅看得太低了,这个小子用兵之术本公子也是十分佩服,对于中行氏几次偷袭,完全是摸透了中行氏的心思,所以才会每次偷袭都能取得大胜。
最后一次几乎直接击溃了中行氏,若不是有范氏支撑,相信中行氏早就先行撤退了。
而且我还可以告诉诸位,最后赵氏依然会固守晋阳城,若我三氏联军还是分兵攻城,那么一辈子也别想攻下晋阳城,因为赵鞅与其能臣董安于并不在城内。
赵氏论及兵法首推其董安于,其次是赵鞅,尹铎以及赵赵毋恤,那么赵鞅与董安于不在晋阳城,只能说明,其实鬼谷王禅早已知道我三氏的谋略,他们不在乎于范氏与中行氏的攻击,一直保存着实力,就是等着与我三军较量,而这也是关乎赵氏存亡之战。
所以此次我三氏攻伐赵氏非是奇兵,大家都心知肚明,将来我们要面对赵鞅所率的大军,又要应付晋阳城大军。
那么为防三氏分散兵力,所以我们攻伐晋阳城,必须要三路大军集中,形成犄角之势,三路大军齐攻晋阳城北门。
而且攻城有术,必要先破去其城内存粮,让晋阳城无粮可用,逼赵氏出城来战,这样才可发挥我军强于赵氏兵力之优,而三氏也可公平与赵氏决一死战。”
三人一听,这才真正的面有忧虑之色,范氏与中行氏围攻晋阳城,他们也有探子,可能探到的消息毕竟有限,不如吕子善这种身俱修为道法之人,来去无影,行踪不定来更更准确一些,更何况吕子善为人聪慧,只看表像就能看清事实,刚才所说的正是他们未曾想过的事。
此次晋阳城守城之战,若依常人来看,族主必然亲自指挥,可未想到的是赵鞅不仅未参与守城,就连他的首席谋士董安于也未参与,这就更说明赵氏谋略同样深远了,也说明吕子善对晋阳城的估计是对的。
“幸得有先生,若不然我们三族怕要中了赵鞅这老贼之计,若我们三方分兵攻城,只要赵鞅从后方带大军偷袭,我方必会被其逐一击破,不仅不能歼灭赵氏,反而有可能被赵鞅给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