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琨不在建康期间,庾氏叛乱引起轩然大波,甚至皇上动怒,所幸这一切在谢玑的强制镇压之下,一切都归于平静。
直到皇帝病重引来各方震动,谢玑忙于扑灭庾氏乱火,建康城中人心浮动,此时桓琨忽然出现并坐镇,掐断世家们将发未发的苗头。
赶在开春前,大军终于抵达建康。
这比预计的还要早上两日,宫中的接风宴准备迟了,众人正是猝不及防,桓猊不拘这些,进城后盔甲未褪,直奔宫中向皇上复命,听说桓琨也在宫中,芸娣乔庄成他的随从,跟在卫典丹身后,低眉垂眼,也一同入了宫。
寝殿内飘着一股子苦涩的药味,宫人侍立两侧,内侍用细嗓子传报桓大都督觐见,越发衬得殿内静寂,隐隐有细弱的啜泣声。
哭声来自前不久新立的贵妃伏氏。
自从庾檀玄死讯传来,皇上与庾氏的感情越发不融洽,便幸了她身边伺候的宫女伏氏,几回下来伏氏有了身孕,太医诊脉都说是皇子,于是伏氏顺理成章被封为贵妃,之后因为过度担忧朝政之事,皇上病重,担心伏氏成为众人的靶子,因此日夜带在身边,让自己的心腹护着。
伏氏不过是宫女出身,掩不住情绪,正偷偷哭着,眼下隔着一卷珠帘,见一群雄赳赳的武将在殿外候着,尤其为首的男子眼睛幽黑而冰冷,她拭泪抬眼无意望去,正与他双目对上,耳边是他进殿时的金戈擦动声,暗暗心惊。
自古以来就有规矩,武将进殿需得卸下佩剑,然而桓猊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有此殊荣。
伏氏不禁双手护住自己微鼓的小腹,蹙眉含忧,仿佛已预见不久后的下场。
君臣交谈期间,殿外于无声处,芸娣悄悄抬起眼,透过垂落的珠帘,隐约瞧见里殿站着两抹人影,一人是桓猊,另一人应当是阿兄了。
虽只瞧见一道绰约的身影,甚至可以说是模糊,然而看见了,也就彻底心安,挥散路上一直消散不去的栖惶。
直到傍晚时分,桓猊才走出来,身旁还走着一人,蟒服玉冠,柔软的鞋履踏在冰凉的地砖上,步伐不紧不慢。
前方珠帘叮咚响动,芸娣知道他们出来了,连忙抬起眼,正撞入一双冰冷幽黑的双眼,不由得一怔,随即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失落,只见走在桓猊身旁的不是桓琨,而是一身蟒服的谢玑。
谢玑神色如常,目光从她脸上一掠而过,他同桓猊出殿门之后,各自行礼拜别,扬长而去。
芸娣难免失落,行在队伍里,忽然发现卫典丹落在她后面,心中奇怪,手心被握住,桓猊故意落后半步,为了与她站在同一道儿,悄然牵住她的手,他掌心宽大布满厚茧。
被他握住的刹那,芸娣下意识没有挣脱,反而他越握越紧,等回过神就没法儿挣脱。
二人走在最前面,有卫典丹故意挡着,身后一众部将自然无法察觉,然而宫道曲折幽长,前方有宫人迎面而来,芸娣微微一惊,想脱开他的手掌,然而桓猊始终不放,芸娣低声道:“大兄!”
身旁的男人从喉咙里发出含混的嗯声,甚至侧脸看来,因为俯视的姿势,长眉轻轻落下,眼中乌黑的瞳子落在她脸儿上,神色疑惑,亦低声道:“怎么了?”
芸娣岂会看不出他的狡诈,“请大兄自重。”
桓猊撒开手,正巧宫人迎面走来,朝桓猊行礼,没有发现他们牵手的一幕,芸娣眉梢软了软,缓缓呼出一口气,忽地手心又是一紧,重新被桓猊握住,芸娣忍无可忍,在他掌心重重一挠。
“妹妹。”桓猊这一声里不再是带着点不甘的,而是平和的,甚至是释然的,“陪大兄走完这段路,往后,不会再有了。”
芸娣默然,从前方望去,两面朱红高墙斜长而上,切出一片狭窄细长的天幕,此时夕阳西沉,大雁渡尽,又生出一派苍茫红光,落在二人的脚下,仿佛踏着灿烂的云霞里,沉浮不定的心也慢慢落到归处。
芸娣垂落眉梢,瞧见前面有一粒极小的石子,绊在路上,又似绊在她心上。
众部将散后,桓猊方才牵马回府,然而芸娣却是要回乌衣巷,桓猊拨了两名身手敏捷的侍卫,驾着牛车护送她回家。
牛车没行多远,后方隐隐有马蹄急踏的声响,一声声仿佛踏在心上般,隐约有了预兆,芸娣掀帘回首,朱雀大道上,正有个男人拂柳分花策马奔来,身影逐渐清晰。
凌厉的眉眼有一股决然,看得芸娣心中一紧,仿佛知道他接下来要做什么,连忙吩咐侍卫快马加鞭,很快身后没了蹄声,但到偏僻处,人影寥落,蹄声又再次踏响。
芸娣下意识揭开帘子,正见桓猊策马一直跟在牛车旁,见她露出脸儿来,桓猊俯身弯下腰,将半边脸朝向她,目光与她平视,口中道:“芸娣。”
芸娣手心一颤,放下车帘,催促侍卫快行。
但两名侍卫是桓猊的手下,最终还是要听桓猊的吩咐,牛车速度渐渐慢了,桓猊一直策马紧跟其后,忽地听车厢里的小娘子道:“停下。”
牛车一停,芸娣就下来,步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