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窥见的光芒, 是她的舞台亮起的明灯,慢慢的讲述着连生熠的一生。
痛苦是她的灵魂颜色, 她的记忆永远是一片漆黑。
那是连生熠第一次知道, 自己不能像普通小朋友一样走出家门。
她不能痛哭, 她不能大笑, 她不能在沙滩上打滚,她不能登上一望无际的险峰。
寂寞安稳的生活, 一点一点消磨她所剩无几的光阴。
她躲在大树可靠的枝干下,悄悄透过树叶去看耀眼的太阳。
不同于快乐雀跃的乐章,《熠熠》的旋律痛苦得令观众心脏抽痛。
仿佛那支握在熠熠手中的白弓,变成了刀刃, 挑在聆听者心间。
她是在光芒中诞生, 沉入黑暗的姑娘。
她唯一的祈求, 就是能够从黑暗中走出来, 重新沐浴阳光。
二胡的哀怨伤痛,远远超过了钟应曾在维也纳听过的即兴。
连生熠在倾诉、在抱怨、在发泄。
钟应泠泠古琴的伴奏,将那些深沉如墨的黑暗,搅得更加阴沉。
突然,胡弦迸发出了一丝高亢的声音。
就在那个时刻,那个瞬间,黑暗中的连生熠站了起来,走了出去。
小心翼翼,捧着自己脆弱的心,见到了真正的光明。
她走得很慢很慢,慢到二胡的银弦断断续续,仿佛喘息。
她走得很辛苦很辛苦,辛苦得弓弦嘶哑抗议,好像要就此断裂。
钟应听到刀尖上的行走。
揉弦顿弓的熠熠,在攀登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每一步都滴落了鲜血,像海的女儿一样离开赖以生存的黑暗,走向会将她融化的光明。
一声声沉重琴弦响动,颤抖出了微弱的希望。
那是她的心声,她的抗争,她的感恩,她的诀别。
雅韵古老的琴身,在朝露的颤音里荡起空灵冷清的回声,它们经历过的一切,连生熠正在经历。
它们等候过的光明,连生熠正在沐浴。
曾经在即兴曲里,只能悄悄渴望远眺的阳光,骤然照耀大地。
旋律如同游人登山,辛苦的到达了顶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风景,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
带领所有聆听这首乐曲的人们,见到了茂盛森林、壮阔海洋、柔软云层,还有初升的朝阳。
连生熠银弦,在高扬的音调之中发出了明丽得耀眼的急板。
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不顾父母兄长的叮嘱,一路奔跑到了山顶,冲着深邃的峡谷呐喊——
喂!妈妈!我的一生就是这样苦涩又寂寞。
嗨!爸爸!你总是比妈妈更加沉默的端详我。
哥哥!我的哥哥!下辈子你还要做我的哥哥,包容我的任性,带我去感受音乐的快乐。
那一段段呐喊变成了呼啸,撞响了空寂无人的山林,吓飞了无数的惊鸟。
听众瞠目结舌的盯着疯狂的演奏者,她不像十二岁,她像历尽沧桑回归了一生,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疯狂的纵深一跃,笑赴深渊。
胡弦急切地跌入万丈悬崖,听众们痛苦的瞪大眼睛。
他们不敢相信那段耀眼的旋律如此短暂就要戛然而止。
他们还在渴求好不容易等来的希望和光明,能够驱散苦涩黑暗留在心底的悲痛,怎么还没照亮浓厚的阴影,就要带着太阳离去?!
然而,熠熠的琴弦越来越低,钟应的冰弦也越来越碎。
残缺不全的灵魂,在急速掉落的旋律里四分五裂,直到她收束了弓弦,演奏出了一段缓缓、慢慢的柔板。
那本该是希望,却又细碎得拼合不出完整的意象。
那也许是光芒,但它微弱得像从悬崖深谷最深处轻轻飞上来的萤火。
连生熠苍白着一张脸,带着笑意,奏响着这段脆弱轻柔的抒情。
萤火越来越轻,越来越弱,等到它飞到跌落悬崖时的山峰,才颤颤巍巍的扑腾出了残缺的翅膀。
仿佛一只跌落悬崖的鹰,挣扎着传来了最后的音讯——
我不后悔。
我很快乐。
即使失去生命。
那是一段温柔漫长的折磨,揉在银弦之上,叫人揪心的紧紧盯着熠熠。
他们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不知道正在发什么。
为什么她的旋律,给他们带来一片漆黑,好不容易激动的迎来了希望的光,又得面临更加深沉的痛苦。
熠熠不过是十二岁的小女孩罢了,她有大把大把的光阴可以挥霍。
但是她的《熠熠》,走过了痛苦,走过了黑暗,见到了短暂的光明,竟然变得如此的激进。
越是明亮耀眼,越是叫人热泪盈眶。
好像她就为了站在舞台上,站在最美的风景前,对他们说——
我听见了,我看见了,我自由了。
我来过。